






對於黃班黑蟋蟀、扁鍬形蟲的講解,老師們可聽的很仔細唷!
















老師們拿到昆蟲飼養箱,比小朋友更開心好奇!





黃班黑蟋蟀、扁鍬形蟲與小朋友一起上課囉,

中 名:黃班黑蟋蟀
形態特徵:黃班黑蟋蟀屬於中大型種類的蟋蟀,體長約2.4至2.8公分 。體色呈深黑或深褐色,翅膀前端有2個黃色斑紋。尾鬚細長,後腿脛節有成列細刺。
性別特徵:雄性成蟲翅膀花紋成不規則狀,且會鳴叫,其目的是為了求偶、警示及宣示領域。 雌性成蟲翅膀成規則性的網狀,尾端具有狀似魚槍樣的產卵管,不會鳴叫。
生 長 史:卵→若蟲(經過九次蛻皮)→成蟲
生活習性:蟋蟀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,也就是生長史中並沒有蛹的階段,而是經過多次的蛻皮,而發育為成蟲,蟋蟀的若蟲樣子很像成蟲,但是顏色較淡而且沒有翅膀,只要注意觀察,由外形就很容易區分。
蟋蟀的成長史速度和溫度成正比,在台灣的氣候上來講,大約到了四月份時,就很適合飼養蟋蟀。而到了十一月以後,因為溫度降低、寒流來襲,此時蟋蟀就很罕見,可能是以卵或若蟲過冬。如果要飼養的話,可能就要移到室內,並裝置保溫燈來飼養。
飼養方法:首先準備一個適合且透氣的容器,裡面先放厚度約2~ 3公分的培養土,並保持些微的潮濕。這些土是為了讓母蟋蟀產卵用的,如果太乾燥,卵會硬化而死亡。接著將報紙撕成長條形放進去,以便讓蟋蟀能夠躲藏。切記,當報紙因吸收濕氣而潮濕時,就要立刻更新。在食物方面,蟋蟀是雜食性昆蟲,以一般動物的乾飼料(如魚、兔、貓、狗的乾飼料)放在小容器中便很容易飼養。另外,蟋蟀也是需要喝水的,所以最好放置一個小水盆,將衛生紙或棉花沾濕放在裡面,最好每二天更新一次。飼養蟋蟀的樂趣除了可以在短期內觀察到整個生長史之外,還可欣賞到蟋蟀的嗚叫聲。蟋蟀會摩擦翅膀發出自然的樂章,而且聲音響亮高昂,變化豐富,是自然界中響叮噹的鳴蟲喔!
~~扁鍬形蟲小檔案~~ 屬於鞘翅目鍬形蟲科 ●種數:全世界約有1200多種,台灣已知約有53種 ●生活史:卵一幼蟲一蛹一成蟲 ●外觀特徵: 鍬形蟲的體型扁平壯碩,外殼堅硬,加上頭上那對威武的螯夾(大顎),看起來就像是全副武裝的中世紀武士一般。所以說大顎是鍬形蟲最明顯的特徵,但是只有雄蟲才有發達的大顎。 ● 食性: 鍬形蟲的口器構造只適合用來吸食流質的食物,所以樹汁及腐爛的果實是牠們的最愛,例如台灣櫟樹、柑橘樹等的樹幹樹枝上就常可見到牠們的蹤跡。 ● 棲息環境: 鍬形蟲的成蟲不管是覓食、求偶和交配一般都離不開樹木,而幼蟲也是以啃食朽木組織維生,所以只要有樹林的環境就可發現鍬形蟲活動棲息。
|
外觀特徵: 體長雄蟲27~72mm;雌蟲25~41mm。體色黑褐色至黑色。本種雄蟲大顎大型內齒至前端間有鋸齒狀齒列。 生態習性: 本種是台灣產鍬形蟲中分布最廣、最常見的一種。成蟲出現於4到10月,生活在平地至海拔130 0公尺 山區,綠島也有分布。夜晚具有趨光性。 |